MARC状态:审校 文献类型:中文图书 浏览次数:36
- 题名/责任者:
- 《中庸》学与儒家形而上学关系研究/郑熊著
- 出版发行项:
- 北京:人民出版社,2021
- ISBN及定价:
- 978-7-01-022829-7/CNY75.00
- 载体形态项:
- 373页;24cm
- 个人责任者:
- 郑熊 著
- 题名主题:
- 中庸-关系-儒家-形而上学-研究
- 中图法分类号:
- B222.05
- 书目附注:
- 有书目 (第359-373页)
- 提要文摘附注:
- 儒家形而上学的发展与《中庸》学紧密联系在一起。对《中庸》学与儒家形而上学之间关系的考察,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。先秦时期,《尚书》《论语》虽有形上学的倾向,但直到《中庸》才构建了结构完整的形上学思想。《中庸》的建构反过来推动了儒家形而上学的发展,孟子、荀子、董仲舒、王通、李翱等人都借助《中庸》形上学思想深化了自己的思想体系。两宋时期,是儒学本体论的建构时期。北宋的周敦颐、张载、二程等人通过对《中庸》的阐发,分别构建了诚本论、太虚本体论、天理本体论,并对本体在人道上具体表现以及如何涵养、致知本体展开了详细的讨论。朱熹通过对《中庸》文本的阐发,集理学之大成,使天理本体论进一步精密化。张栻、陆九渊则通过对《中庸》的研究,分别构建了性本体、心本体。明清时期,陈献章、湛若水、王阳明、刘宗周等用《中庸》的相关概念、命题来佐证或构建本体论;王夫之通过对《中庸》的阐发来实现对本体特点的深层阐释,这涉及体用观念等,并用实有来统括整个世界的特点。通过对《中庸》学与儒家形上学之间关系的考察,可以发现《中庸》学与儒家形上学之间的关系体现出互动性,有利于加深对经典诠释学与中国思想史之间关系的理解。
全部MARC细节信息>>